半夜小腿抽筋

睡到半夜,你曾有小腿抽筋的經驗嗎?
七、八年以前,小腿抽筋距我十分遙遠。如今上了年紀,特別是進入炎夏,睡覺時開了冷氣,睡到半夜小腿抽筋的頻率越來越高。

什麼原因造成小腿抽筋?
上網詢問Google大神,可能的原因太多,多到令人不知所措。
沒辦法,只好自己研究,自己找解方。
以下是我的研究心得。

如何活得健康?
各位可曾想過,各方專家給予許多建議與勸告,最終目的幾乎全集中在「保持血液循環正常」!
例如少吃油膩食物、多吃深海魚油……,目的在降低血管阻塞的程度,增加血管的彈性。早餐前適度運動,好比說打太極拳、練氣功,或是渾身抖動的香功……,不都在促進血液流通?另外按摩、泡湯、足浴、捏手指、擊掌、拍頭……,這些中國人流傳了幾千年的養生之法,全在促進血液流經身體的「末端」(手、足、頭)。
血液若能流經身體的末端,必然會經過身體的每一部分,也就能確保血液循環正常。


圖一:手、足、頭是身體的末端。

影響健康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?
  不是吃,不是睡,也不是心情,而是血液循環正常。
血液循環正常就能給細胞帶來養分,並把細胞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帶走──兩者相輔相成,這才能提供細胞健康的生長環境。
血液循環不良是許多疾病最根本的原因。例如心和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症、提早老化、消化不良、便祕、失眠、肩痛、腰痛、氣喘、皮膚粗糙等,追究其病因,全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。
確保血液循環正常就能確保健康──仔細想想這句話,不正是健康的王道?

接著請看圖二:
 圖二:人體血管分布示意圖。
血液循環發動機――心臟的位置在哪兒?
哪一個「末端」距離心臟最遠?
不就是雙腳?
也因此,當人們上了年紀,血液循環出現問題,首先會發出警訊的是雙腳。
半夜睡覺,由於人體活動降低,血液流通速度跟著降低。再假如室內開了冷氣,小腿沒有放在棉被裡面保暖,血液緩慢流經小腿時因為溫度下降,便可能出現凝血的現象。
抽筋是在警告:血液循環出了問題!

如何防範?
很簡單,睡前泡腳。
泡腳是中國流傳數千年之久的養生之道。
上個禮拜看電影,恰好看到「睡前泡腳」的劇情,也猛然領悟:古時中國普遍貧窮,販夫走卒的養生之道就是睡前泡腳。
我知行合一,當晚厲行睡前泡腳,截至目前日日如此,至今也再沒發生小腿抽筋的現象。
老祖先的智慧定然有它的道理。

具體作法:
一、     為避免水溢出,買高度及膝的水桶。
二、     倒入半桶「感覺微燙」的熱水。
三、     一邊看電視/書,一邊泡腳,時間二十至三十分鐘。
四、     泡完以後水溫已近室溫,桶裡的水可以用於沖馬桶。


相片一:我小腿還OK吧?

珍惜第四個20年

寫給年過六十,已經退休的朋友
今早朋友傳來一篇文章:《人生百年,唯此二十年為金,60歲的朋友,千萬珍惜》,深深觸動我的心。
看這篇文章以前,我對人生還有小小的抱怨。
看完以後,猛然憬悟自己是多麼幸運!

想要日子過得怡然自得嗎?
基本上必須擁有四個條件:財富、時間、健康、心態。

我兒女皆已獨立,退休俸不單足以應付生活所需,還有點結餘得以交際應酬。
至於時間,退休閒賦在家,最不缺的就是時間。
講到健康,不好意思,至今體檢從未出現紅字。當然,可以感覺日漸衰老,但比起同年齡層的朋友,我算得上身強體健。
最難得的是心態。
自從小英連任,我徹底死絕了「做點事、賺點錢」的心念,於是結束台北生活,然後再也不關心政治。如今居家過簡單的生活,遇到有興趣的題材才動筆,生活沒有壓力,也沒有太高的欲望。好比說最近完成一部新作,自己頗為滿意,也認為擁有市場潛力。和朋友聊到此事,每個人都提醒:當心結果不如預期!
不如預期又如何?
我不會扼腕,更不可能傷心難過――字字句句發自我內心。

看到這,明白了嗎?
如今我年過六十,同時擁有財富、時間、健康、心態,日子過得怡然自得,完全符合《人生百年,唯此二十年為金,60歲的朋友,千萬珍惜》。
我人生是何等幸運啊!
下面這篇文章,希望對你有相同的效果。

《人生百年,唯此二十年為金,60歲的朋友,千萬珍惜!》
作者:邱文達,前衛福部部長、北醫前校長


人生百年,僅五個二十年而己。
第一個二十年,求學為主;第二個二十年,事業為主;第三個二十年,是人生最為忙碌而艱難的時期,公司、家庭、老人、子女、社會、工作,無不需要兼顧。
唯有第四個二十年才是無憂無慮,無牽無絆,享受人生的黃金時代。
享受人生的三大條件為金錢、時間與健康。對大多數人而言,第一個二十年缺乏的是金錢,第二、第三個二十年缺少的是時間,第五個二十年多半健康出了問題。
惟獨第四個二十年三大條件齊備,是享受人生的最好窗口期,但僅短短的二十年左右,稍縱即逝,只有抓緊。
然而,在這個年齡段的人,並非都能享受人生,還有不少人過得很不如意,這是缺少了另一重要條件:良好的心態。
他們中有的懷念著過去的權位,有的習慣了長期的勞累,有的忙碌著當前的瑣事,有的憂慮於未來的日子——總而言之,心態放不開,不會享受眼前的黃金階段:沒權了還想去攬權,退休了再要去返聘,沒事的還要去找事,杞人還可去憂天。前述三大條件是受客觀限制的,而心態則是主觀控制的。沒人可幫你,惟有自己調整。
6080歲,是人生第四個二十年,也是人生百年中唯一的黃金時代,是任何年齡段無可比擬的。
你想想,20來歲的小青年,他能品出龍井與毛尖的區別嗎?他能咂出茅台與二鍋頭的區別嗎?他能嘗出川菜與湘菜的區別嗎?他能聽出京胡與二胡的區別嗎?  
60歲以後,再也用不著頭懸梁椎刺骨,熬紅雙眼,只為通過高考那座獨木橋;再也不用似伍子胥一夜愁白頭,只為那可憐可悲的晉升晉級;再也不用為伊消得人憔悴;再也不用懷抱冰火,心中煎熬;再也不怕利與義的衝突,靈與肉的相搏。
60歲以後,我喜歡:一杯龍井在握,獨坐黃昏後。屋簷下,聽晚歸的雀鳥,輕言細語,結伴歸巢,啁啁啾啾,呢呢喃喃,那份溫馨和從容,讓人羨慕、嫉妒、愛。
  60歲以後,我喜歡:漫步在林下泉邊,聽颯颯秋風,聽淙淙泉水,聽陣陣松濤,合奏著生命交響曲。潔淨空靈中演繹著大自然的雄渾力量,把生命的頑強在天地間漫延。
60歲以後,我喜歡:散步在荷塘邊田埂上。深秋的田野,空曠無人,土地沒有了莊稼的覆蓋,還原於原始的粗獷、坦蕩,似一幅油畫,令人遐思。荷塘中,枯瘦的荷梗,聳立在一泓秋水裡,枯黑的荷葉,靜靜地躺在水面,幾支雀鳥跳躍在水面上、荷梗間,啾啾覓食。好一幅八大山人的水墨丹青《墨荷圖》,畫筆瘦勁簡淡。
60歲以後,我喜歡:夕陽西下時,獨立大江邊。看大江東去,千帆過盡。一種絢爛過後的恬靜、一種安然、一種溫暖油然而生。芸芸眾生,或富貴,或貧窮。每個人生命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巔峰,最終都會在60歲以後跌落、歸零。
  60歲以後,我喜歡:夕陽中把盞漸醉的意境。凝眸飛瀉流丹的晚霞,呼吸著隨風而至的甜甜桂香。一杯老酒獨酌、淺嘗、深醉,把盞人生,品味生命。杯中乾坤只是一份簡單,一份糊塗。管它明天、後天,隨喜、隨嘆且隨緣。
人生的第四個二十年是這麼愜意,這麼隨性,你能說它不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嗎?當然,這黃金時代必須建立在生活自理的基礎上。
其實,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而已,當我們壽終正寢之前,是一直行走在這條路上的。途中自然有許多辛勞,許多坎坷,然而歷盡辛苦方知甜,跨越梗阻達坦途。
何妨,一路的風光和同路的旅人,都是極有情趣的,是值得我們跋涉在這條路上細細鑒賞的;何況,除了這條道,我們也沒有別的路徑可走,沒有其他目標可選。  
只是一路上有許多同路的親人、朋友走得似乎著急了些,使我們還在行走的人,或多或少有些傷感和不捨。
不過,快也罷,慢也罷,我們終歸是要走完這條路。最怕的是,走著走著走不動了,長期臥病在床,連累家人,連累子孫,連累朋友,連醫護人員也跟著受累。
自已的人格、尊嚴也含羞而棄。這是老年人最大的問題。其實,老了,該捨就捨,包括生命。
60歲以後,我且行且珍惜,珍惜我愛的和愛我的親人、朋友,珍惜黃金時代的二十年,充分享受這金光閃爍的七千多天。

自然是健康的王道

本文所說的自然是順乎天、遵行地球億萬年運行的法則。而不是常到郊外走走,多多呼吸新鮮空氣,經常與大自然接觸。
至於王道,字典解釋為:一種以仁義治理天下的政治思想;翻成今天的白話就是:通行天下的基本道理。
前面兩個解釋合起來,「自然是健康的王道」就成了:順乎地球億萬年運行的法則,就是走遍天下,養生保健都應遵循的大原則。
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嗎?
五十歲以前,我無法體會。
之後慢慢有了認識,至今年過六十(哇哇哇……),我對「自然是健康的王道」心服口服。
為什麼?
人體是極其複雜的化學工廠,它的演化過程歷經數千萬年。
數千萬年以來,人體依據大自然的生存環境,自自然然演化出一套「防衛體系」。
好比說人類歷史之中,大都處於吃不飽的半飢餓狀態。物質過度富裕不過是近一、兩百年,某些進步國家的少數現象。因而今日人體一旦吃下過量的食物,身體機制不會將多餘的養分排洩出去,而是努力屯積在身體某個部位以備不時之需。
也因此,人體是一個天然的「養分儲藏室」,如果食物吃過量,就容易發胖。
假如過去數千萬年,人類都生活在物質富裕的條件之下,肯定今天的人體機制會演化成:只吸收「生存所必需的養分」。只要滿足了需求,身體的吸收器官就會「自動關閉」。如此一來,不管吃多少、多營養,人體大部分時候仍可保持標準身材──多美好啊,是不是?

此外,我們小時候生活周遭的「人造電磁波」並不常見,今日卻長時間使用電腦,手機隨身攜帶,常看電視,住家附近布滿基地台……,這些裝備與設施再再發出密度不等、強度不一、波長變幻不定的電磁波。
電磁波對人體會造成什麼影響,迄今雖無定論,但從如今年輕人越來越難受孕這現象來看,它或多或少影響到我們身體的某些器官。

再好比,某些公司利用現代科技生產健康器材,例如能量手環、能量項鍊、遠紅外線床具等,試圖藉用「外力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。
短時間看,它的確有效。
如果時間拉長呢?
須知,一旦外力入侵,人體機制分不清「好」或「壞」,它會自然而然建立起一套抵制系統,這使得許多效果不錯的「外力」醫療法,隨著時間過去,療效越來越差。
      


 人體是一個經過數千萬年演化而成的化學工廠,它所認定「存活率」的高與低,是基於過去數千萬年的地球環境,而不是今天。因而,只要不違反早年的大自然環境,就是今天的健康王道。
從這個角度來判斷,何者有害或有益健康便立竿見影。
好比說食鹽與砂糖是自然產品,味精與代糖是化學產品──明白了這特性,烹飪做菜時應使用食鹽與砂糖,或味精與代糖?
當然是食鹽與砂糖。
另外,同樣是二級毒品,由於大麻是植物,安非他命是化學合成物,因而對健康的傷害而言,安非他命遠高過大麻。
又例如基改食物,不管科學界目前有無定論,只要經過人為的基因改變,無須細究也應明白,它絕不像「非基改」食品般安全。
還有喜愛抽菸的朋友請留意,所有菸都有一層「紙質」外包裝,燃燒產生的煙吸入肺,百分之百對健康不利。
如果戒不了菸,又不想傷害健康,請改抽雪茄。
雪茄徹頭徹尾由自然的菸葉包裹而成,裡面只含極少量人工添加物。

講到這,你能明白養生保健的大原則嗎?
請遵循大自然過去千萬年來的運轉法則!
該睡的時候睡,該吃的時候吃。
盡可能吃天然、未經加工、口味不重的食物,更要注重均衡的營養、適度的分量。
不要日夜顛倒、經常熬夜,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,偶爾又暴飲暴食。
等到失去健康,再藉助藥物、營養品,或醫療手段改善,那是本末倒置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錯誤方法。
想要保持健康嗎?
只要遵循兩個字:自然!

臭皮囊

  皮囊就是皮製的袋子,古人用此比喻人的身體。
  臭皮囊則是古人對身體的不屑,因為它盛滿污臭,或是可能成為污臭之物。
  第一次看到「臭皮囊」三個字是在小說,作者用它來形容自己的身體,當時非常意外: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身體鄙視成臭皮囊呢?
  如今年近六十,終於懂了。
  我從小就是健康寶寶,小學是所有校隊的代表,由於經常參加各種集訓,自小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  接著進入軍校,我更勤於身體鍛鍊,什麼胸肌、三頭臂肌、腹部六塊肌……,講句不誇張的話,和下面這張相片的朋友比較,我還健壯了幾分。
  

  不是我特別強健,而是當年我們同學之中,這種身材只是「一般般」。
  我的身體有多健壯呢?
  三十五歲之前沒去過醫院,沒生過大病,頂了天了就是感冒,嚴重時才吃幾粒成藥,也從不曾感覺身體有什麼不舒適的地方。
  然而三十五歲之後,身體慢慢出現了不良徵兆。
  首先是如果熬夜不睡,身體復原的時間拉長了。
  接著是痔瘡。如果接連幾天生活不正常,偶爾會有血便的情形。
  再則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碰上哪裡的筋扭到了,哪裡的肌肉僵硬了,即使頻率不高,也讓我對自己的臭皮囊起了戒心!
  儘管如此,大體而言,我這臭皮囊算得上A級貨。
  最起碼五十五歲以前,我不曾開刀住院。而且截至目前為止,所有體檢的數值全在標準範圍之內……,噢,對不起,有一項超標──體重。
  依我身高所得的標準體重「上限」是七十二公斤,而我目前是八十公斤。
  雖然多了八公斤,可是有位朋友告訴我,我們這年紀得「重病」的機率升高了。再就醫學觀點來看,每經歷一次重病,病人平均瘦十公斤。所以為了應付可能感染的重病,我們的體重最好比標準重十公斤。
  照這種說法,我的體重還輕了兩公斤。
  我很喜歡這種說法,也感覺十分有道理。
  假如你比標準體重多了二十公斤,別嫌棄自己的臭皮囊,請告訴自己:我在儲備生兩次重病的能量。
  現在言歸正傳。
  的確,我的臭皮囊屬於A級貨。
  即使是A級貨,使用超過五十五年,無論如何注重保養,毛病一個接著一個冒出頭來。
  首先是感冒鼻塞的頻率增加了,而且經常久病不癒。如此折騰三、四年,直到動了今生第一次手術才徹底根除。
  其次是身體的肌肉和骨骼似乎都變得十分脆弱。偶爾身體做一個「極限」動作,不是這裡抽了筋,就是那裡錯了骨。
  好比說三個星期以前我在廚房做菜,只因為彎腰取物就閃到腰──剎那間的疼痛讓我手扶著腰,嘴巴「哎唷哎唷……」好半天!
  不過就是簡簡單單地彎腰拿東西,還是極輕的一個鍋,竟然感覺如此疼痛!
  這可不是短暫的疼痛。
  接下來幾天行動受到嚴格的限制,甚至起床都要經歷一場奮戰──直到這時我才體會,起床的時候腰部必須施「好大的力氣」!
  由於起不了床,我只好先在床上翻轉身子,讓正面朝下,再慢慢往後退,半跪在床邊,使用雙手撐起身子。
  縱然如此,腰也常痛得我呲牙裂嘴。甚至到今天二十多天了,我依然得小心謹慎。好比說此刻稍微扭動身子,腰部便感覺隱隱的痠疼。
  彎腰撿個東西都不行……,唉,你說我這臭皮囊還能幹什麼事?
  更別說最近半年接連鬆脫兩個牙套,為了植牙動了兩次手術,這才讓我心生寫這篇文章的動機。

  臭皮囊啊臭皮囊,難怪古人叫你臭皮囊。
  我真恨不得把你丟棄,重換一個新皮囊。
  如今的我,多麼懷念當初那個怎麼跳、怎麼躺、怎麼彎、怎麼跌、怎麼使力都不會出問題的年輕皮囊!
  還記得當年就讀國中,某一天拿了獎學金,放學時買了一個八寸奶油蛋糕。
  請注意,是「奶油」蛋糕,不是「鮮奶油」蛋糕。
  我們那個年代根本沒有鮮奶油這玩意兒。
  不單是蛋糕的外層塗滿了奶油,上面還點綴好幾「大」朵「奶油花」。
  相信嗎,那天回到家,趁著家中無人,我竟然一口氣把整個奶油蛋糕吃了個一乾二淨!
  那還沒什麼,真正的重點是:吃完以後我沒有一丁點不舒服的感覺。
  厲害吧?
  記得你小時候嗎?
  每次生日是不是都希望父母買一個「特大」蛋糕?
  如今呢?
  小小的胃吃不下,蛋糕越買越小啊!
  假如我們養成美國人的習慣──每增加一歲,生日蛋糕上就多一根蠟燭;不要多久,我們生日時蠟燭的花費就會超越蛋糕。
  好悲哀是不是?
  最後請大家觀賞一段影片,這最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。
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

人各有思

  上了年紀以後越來越堅持己見,越來越自以為是,並堅信自己的觀點都是對的,只要和自己的觀點不同,必然都是錯的。
  所謂「固執老人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  為什麼談這個話題?
  上個月,酒後一時衝動當了兩天的年班主委,也因此加入年班LINE群組。
  先前之所以不加入,一來沒那麼多閒時,二來聽了些風風雨雨。
  好比說誰跟誰爭論什麼,後來誰一怒之下退出群組。
  有這個必要嗎?
  LINE群組是同學連絡感情的平台,不適宜,更沒必要,在群組發表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看法。
  因為政治這玩意,在今天的台灣,藍、綠是兩塊完全無法融合的「絕緣體」。
  因而不管是誰,只要討論到政治,一旦立場不同便會引發爭論。
  開始還據理力爭,後來便流於情緒發言,最終罵人的髒話都會出現。
  幾十年的老同學,為了這種無關同學情誼的政治觀點爭吵,有必要嗎?
  也因此,當我接任年班主委,一開始就非常注意同學在群組的發言。
  觀察了一天,我著手設定群組發言的原則如下:
  第一,盡量不要在群組發表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看法。
  第二,實在要發表,請說說就好,不要強迫誰做什麼事。
  好比說要求年班費支付某項活動、誰對什麼發言道歉、誰對什麼事件表態、誰參加哪個團體舉辦的政治活動……,更不應以「如果誰不怎麼樣……,我就怎麼樣……」做為要脅。
  以上兩點合情合理吧?
  對不起,即使如此合情合理,還是有同學不認同。
  也不是說他發表反對的意見,而是一意孤行,繼續在群組說一些似是而非,和連絡同學感情毫不相干的事情。
  我深深感覺我們年紀大了,老了!
  不知不覺中,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固執的老人。
  

  什麼是固執老人常見的毛病?
  第一,堅持己見:唯有自己的認知才是對的,和自己認知不同的,必然都是錯的。
  第二,勇於批評:聽到不同意見,忍耐沒多久便會跳出來,直指別人的錯誤。
  第三,容易動怒:很平常的一句話,年輕的時候完全不在意的一句話,如今卻很容易觸動自己敏感的神經。
  第四,死纏爛打:不戰到最後一刻絕不鬆口,即使理屈,也絕不認錯。

  你是不是這樣呢?
  冷靜想想,我好像逐漸變得如此。
  就好比對於年班LINE群組的管理,我相當堅持自己的想法。
  因而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暗自檢討:
  我的心胸夠開放嗎?
  我能夠尊重別人的意見嗎?
  我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思考——他為何如此想?
  我是不是越來越容易動怒?
  每次動怒,事後我會自我檢討嗎?
  如果發現錯誤,我會承認嗎?我會向對方道歉嗎?

  最後提醒自己,也奉勸各位讀友:人各有思!
  每個人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思想,奠基於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,求學期間所受的教育,進入社會後的經歷,以及身邊的朋友、工作夥伴等等。
  這世間沒有兩個人可能具備前述相同的條件。
  也因此,到了我們這個年紀,當兩個人對某事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,那很正常,也不要試圖溝通
  溝通可能產生共識嗎?
  不必了,你覺得他錯,他還覺得你大錯特錯呢!
  而當人們越是走到道路的盡頭,往往行為表現得就越偏激。
  悄悄跟你說一個心得:越是人生旅途的Loser,晚年後的思想就越偏激。
  不同意嗎?
  如果你身邊的樣本夠多、夠老,你也夠了解他們,可能你會同意我的觀點。

  不要當一個思想偏激的老人。
  和和氣氣、笑容常開,經常點頭同意別人的觀點——你我共勉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