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病

  人吃五穀雜糧,哪有人不生病?
  最近我就生病了,嚴重鼻塞,時間長達五、六個禮拜。
  整個過程我鼻子都塞得十分嚴重。
  嚴重到鼻子無法通氣,必須依靠嘴巴呼吸──如果你有類似經驗,會明白其中的痛苦。
  例如吃飯喝水,由於賴以呼吸的嘴巴必須咀嚼食物,倘若吞嚥與呼吸的動作配合不當,當場便會嗆到。
  因而無論是吃東西或喝水,我都得步步為營,一小口一小口地「奮鬥」。
  即使如此,還是有被嗆到,猛然噴了一桌或一地的時刻。
  這也罷,更痛苦的是睡覺,一整夜都得張開嘴巴呼吸,偶爾因翻身不小心閉上了嘴巴,乍然間便會因呼吸中斷而驚醒過來。
  所以這段日子我多半是睡睡醒醒、醒醒睡睡,很難一覺安穩到天明。
  更別說身處炎炎夏日,睡覺時必定開著冷氣,一整夜張著嘴巴呼吸,夜半常因口乾舌燥而難過得醒過來。
  特別是第二天清晨,清醒的一剎那喉嚨又乾又硬,那種彷彿「風乾撕裂」的痛,說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。
  鼻塞雖不是要人命的大病,但折騰人的程度直逼重大疾病。
  曾經有好幾次,我真恨不得拿把刀子把鼻子割下來!
  自然這五、六個禮拜我遍訪名醫。由於是「小病」,就診的都是私人診所,也曾聽從友人的「經驗之談」而直接購買成藥,如此這般吃了不知多少的藥丸,病情卻始終不見起色。
  人說「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」──縱然如此,可我生病的這根絲,怎麼就抽之不盡呢?
  最後實在受不,聽從友人建議──「教學醫院」的能力比較好,遂不辭幸勞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(簡稱「北醫」)檢查。
  那日前往北醫,我掛的是二十八號,來到看診室外的時候,顯示燈指示看診已到了十四號。
  我心想:再過十三號就輪到我。卻不料,這一等竟超過兩個小時(後來有一次回診,只差了兩號,竟然也等了四十多分鐘)
  果然是教學醫院,看診非常仔細。
  「長或短」是一種比較。
  與一般私人診所每次看診不超過一、兩分鐘相比,北醫的問診時間算得上「很長」。
  管它多長,那麼多醫生都治不好的鼻塞,北醫又能有什麼絕技?
  好不容易輪到我,抱著懷疑走進看診室,首先醫生詢問的內容就比私人診所要來得仔細。然後醫生幫我清理鼻腔,並在兩位助理的協助下進行內視鏡檢查。
  這是我今生第一次碰上鼻腔內視鏡檢查。
  這一檢查便找出了病因──鼻腔底端長了兩塊息肉,一左一右,大小有如兩顆彈珠,恰恰好堵住鼻腔的通道。
  找出病因以後,我心裡大大鬆了一口氣。
  為了確定息肉生長狀況,接著醫生又為我安排頭部斷層掃描。
  而後從斷層掃描的資料研判,我有嚴重的鼻竇炎。
  至此我才明白,長久以來折騰我的鼻塞問題,原來是鼻息肉與鼻竇炎交互作怪。
  找出了正確病因,接著醫生幫我安排手術。
  不大不小的手術──從前一天的健康檢查,到手術後觀察兩天,總共住院三天。
  三天以後,我那久病不癒的鼻塞就徹底根除了。
   


  直到這時我才想起,幾年前看過一篇文章,某名醫說全球醫療大約有四十%的誤診率,三十%是身體自我療癒,只有三十%是靠醫生的正確診斷才得以治癒。
  當初看到如此比率,我懷疑這位名醫是不是誇大了!
  如今看來,一點也不誇大啊。
  想想看,那麼長的日子,我到過多少診所,看過多少醫生,吃了多少藥丸,竟然全都是錯誤的!
  錢白花了、藥白吃了、罪白受了……,都算了,那麼多藥丸吃下肚,會對身體造成多少負面影響!
  傷感之餘,我特別寫了這篇文章,想提醒讀友兩件事:

一、若久病不癒,請思考誤診的可能。
  特別是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,稍微有點名氣的診所通常是人滿為患,醫生為了賺錢,一般看診的時間均不超過兩、三分鐘。
  兩、三分鐘可能還算長的。
  可是,兩、三分鐘能診斷出什麼結果呢?
  往往醫生簡短問了幾句話,病人的屁股還沒坐熱,看診便結束了。
  每當瞧見這種忙碌的名醫,我常常在想:到底他是醫生,或病人是醫生?
  因為他對病情的研判,十之七、八是依據「病人陳述」所得到的。

二、重大病症要找不同的大醫院進行二次判讀。
  二次判讀應盡量避免讓第二個醫生得知前一個醫生的診斷結果,或甚至根本不讓第二個醫生知道你曾經在別的醫院進行過檢查。
  當然,重大病症若要進行徹底檢查,一來曠日費時,二來所費不貲,第三是肉體可能要遭受難以忍受的折磨。縱然如此,想到四十%的誤診率,二次判讀沒有其必要嗎?
  別說二次判讀,如果事關生死,或許三次判讀都有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