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耳進,右耳出

  今天我姊姊在吃飯時,談到幾天前熊熊皮膚受傷,蒼蠅在傷口附近爬,她拿紅藥水幫熊熊清潔傷口的小事。
  很小的一件事,我那寶貝女兒聽了卻說:「那是人擦的藥水,妳不要給牠亂擦啦。」
  姊姊一片好心,卻被姪女指責,感覺受到了委曲,不以為然地反駁起來。
  兩個人你一言、我一語,爭辯了幾句。
  雖不至於起言語衝突,但是看得出來,姊姊心情十分不好。
  這畫面讓我想到女兒也經常指責我──你不應該這樣、不應該那樣……管她講什麼,我多半是「哦、哦」應付幾句甚至我會說:「對,妳說得沒錯。」
  事實上呢?
  大部分時候我是我行我素、依然故我。
  對於孩子的批評,除非他要求我在他眼前立即採取什麼行動,否則我多半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,聽過了就忘了。
  我成長於我的年代,他成長於他的年代;我有我的認知,他有他的認知。誰對誰錯,很難講,某些時刻沒必要溝通彼此的觀念。
  另外,我有一個朋友很孝順年紀大的父親……,最起碼他父親的生活起居全由他一個人照顧。
  偶爾我到他家,瞧見他父子二人的互動方式,讓我感觸良深。
  不管他父親說什麼,如果他認為是錯的,必定出言反駁。
  不幸的是,上了年紀的老人似乎活在自己的思想中,常講一些脫離現實的話。因而每當我們三人相處,常見到的場面就是他們父子二人鬥嘴,往往弄得彼此都不愉快。
  看到他父親,我難免想到自己的父親。
  往日我父親健在,可能因為很少上市場買東西,因而對物價的觀念還停留在三、四十年之前。例如有一次他生日,家人買了蛋糕,父親見了好奇問:「要不要五十元啊?」
  遇到這種情形,通常我們兄弟會笑一笑,回答說:「差不多啦。」
  老人就是老人,跟他們爭辯什麼?
  沒聽過「老少老少……,人越活越回頭」嗎?
  年紀越大思想就越幼稚──講好聽是返老還童,其實是生理的自然衰退現象。
  老人在想什麼、講什麼,不必太在意。
  同樣的,年輕人眼中的我們不也算邁入「老」的境界?
  會不會我們也越活越回頭,偶爾講一些他們心目中「脫離現實」的話?
  管他是否如此,隨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,我越來越感覺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是保持心情愉快的不二法門。
  


  這不單是針對老人與孩子講的話,有時對平輩也如此。
  上個月聽到一件事,更加強了我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的信念。
  我有一位還在軍中服役的同學榮調,即將在七月一日晉升中將,好事一件是不是?
  某同學與有榮焉,立即在他個人臉書公布了這道訊息。
  另一位同學看到了,好心地提醒:軍中「重要軍職」的調動命令是機密,不應該在臉書上公開討論。
  不過就是善意的提醒,他聽了卻勃然大怒!
  值得生氣嗎?
  若是我,保證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,聽過了就忘了。
  我不是沒有被同學指責過。
  例如去年初,某旅美同學返台,不知為了什麼事情打電話找我,接連兩天我都沒接到,又因「來電顯示」的號碼我不認識,他也沒留言,所以我就沒回電(詐騙集團太多啦)。
  沒想到這讓他誤以為「我在躲他」,離台前跟別的同學說我變了、不認老同學了……,很不好聽的話,經由別的同學傳到我的耳朵。
  聽到他的批評,我有什麼感覺?
  對不起,我是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,沒找他解釋一個字。
  為什麼不解釋?
  因為我已經過了「五十知天命」的年紀。
  管他別人怎麼說我、怎麼罵我、怎麼批評我……,我還是那個「同樣的我」。
  既然同樣,有什麼好生氣?
  他說我壞,我不會因此而變壞。
  他罵我沒良心,我不會因此而沒良心。
  我就是這樣的我,隨別人去講吧。
  也不是說我如此麻木,不在意別人說我什麼。假如他說我欠他錢,並且要求我還錢,我必定和他爭。假如他限制我行動,不准我出門,我也會問:為什麼?至於那些「有的沒的」,和我生活不太相關的閒言閒語,我盡可能保持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的大原則。
  這個大原則讓我在生活之中很少「動怒」。
  最近幾年我動怒的次數「屈指可數」。
  因為我修養好嗎?
  假如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是修養的一種,或許吧。
  這麼說,似乎我完全不在乎別人眼中的我,獨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
  仔細想想,是有一點這個味道。
  這樣做不好嗎?
  最起碼我讓自己絕大部分的時候保持愉快的心情。
  再講白了,「左耳進,右耳出」就是「忘」的精神。
  中國人講「忘記、忘記……」,挺有學問的。
  某些事要「忘」,某些事又該「記」。
  什麼事要忘?
  仇要忘。
  什麼事該記?
  恩該記。
  最後附上一篇在網路上看到的短文:

  


《忘記》

  年幼時期,我以為「記得牢」是真本事,過目不忘的大腦真是天才啊! 
  中年以後,我逐漸領悟到「忘得掉」才是真幸福。
  忘不了別人的閒言閒語,人生會披上一層灰色陰影。
  忘不掉傷心往事,人格會逐漸扭曲。
  壯年以後,我開始向神祈求「健忘」之恩──忘掉過去的輝煌,這是謙卑;忘掉以往的失敗,這是勇氣;忘掉從前的創傷,這是饒恕;忘掉昔日的罪過,這是感恩;忘掉朋友的不周,這是大方;忘掉仇敵的攻擊,這是寬容。
  「忘」比「記」難多了!
  「記」是聰明。
  「忘」是智慧、是修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