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斷則斷

  你有一位素行不良的親友嗎?
  好比說嗜酒如命、好賭成性、不務正業、混黑社會,或是染上毒癮?
  每個人這一生或多或少都會碰上幾個素行不良的親友。萬一不幸碰上了,該如何處理?
  說出我心中的想法之前,請容我先岔開話題談一談「天堂」。
  你相信世間有天堂嗎?
  如果有,天堂的生活會是什麼樣?
  我讀高中(海軍幼校)的時候,有一次放假到台北,應朋友之邀參加一場大型佈道會,主講者是華裔美人、國際知名牧師,演講主題則繞著「天堂」打轉──天堂是如何好、如何快樂、如何美麗、如何無憂無慮、如何沒有痛苦、沒有飢餓、沒有衰老……
  

  佈道會的最後階段是聽眾提問時間。
  由於現場人數太多,提問的時間有限,為公平起見,牧師要求想問問題的人填寫發言單。
  一張發言單只能寫一個問題。
  最後再由牧師抽籤決定回答的問題。
  頓時之間滿場的發言單紛紛往台上傳,這中間包含了我寫的那兩張。
  沒想到,我那兩張發言單都被抽到了(兩題都中的機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)。
  我問了哪兩個問題?
  一、痛苦與快樂是一種比較;如果天堂沒有任何痛苦,快樂又從何而來?好比說某種食物之所以甜,是因為世上存在鹹的食物。如果全世界只有一種食物,而且全是甜的,那麼甜又有什麼意義?
  二、在天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?好比說我認得出我在人世的父母、兒女、朋友嗎?
  我記不得牧師如何回答第一題,因為他的答案很模糊。
  至於第二題,到今天我都記得一清二楚,因為牧師的答案讓我嚇了一跳:在天堂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,大家都認不出人世間的父母、兄弟、兒女、朋友……,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!
  這答案當時嚇了我一跳,但經過後來反覆思索,越想就越覺得牧師說的
  只要想一個問題便知牧師的回答是否正確──人在天堂是永生,而且永遠不會老;請問這「不老」的年紀是幾歲?
  死亡時候的年紀嗎?
  某人三十歲早逝,他兒子九十歲壽終,他們在天堂相遇的場面是什麼?
  父親哈哈腰、拱拱手,叫兒子「老前輩」?
  顯然不合理,也不能滿足天堂「永遠健康快樂」的條件,因而較邏輯的答案,應該是大家都活在最青春的年華。
  例如二十歲。
  果真如此,四、五歲就離世的嬰兒又該如何?
  另外,父母二十歲、你我二十歲、兒女二十歲──這三組人在天堂相遇,那又會是什麼場面?
  以上種種都找不到「圓滿」的解釋,因而在天堂,人與人之間當然不應該有任何「人世間的關係」。
  有關係才奇怪呢!
  甚至你在人世的「記憶」都不能帶進天堂。
  若是能夠,你不會日夜尋訪你的父母在哪兒?時刻掛念著你的兒女怎麼樣了?
  如果最後發現他們沒進入天堂,而是下了十八層地獄,你還會快樂嗎?
  人世的「記憶」是一種牽掛,是一種包袱,到了天堂就應該扔掉!

  講這段故事,和本文一開始的主題──你有一位素行不良的親友──有什麼關係?
  關係可大了。
  親友就是親友,能拉他一把時一定要拉。
  然而也別忘了「天助自助」。
  假如對方執迷不悟、屢勸不聽,我給你的忠告是:把人世當成天堂吧!
  

  他要往哪兒走是他家的事。
  他是死是活也是他家的事。
  最多就是在他死的時候幫忙後事,上一柱香、流幾滴淚──這已算是盡到人世間親友的本分了。
  人各有命啊!
  你改不了別人的命運,別人也改不了你的命運──我非常清楚這一點,因而越來越少規勸我身邊的朋友。
  因為到了我這年紀,命已定,規勸只會惹人厭。
  管他是親戚、朋友、同學、長官部屬……,某些關係在必要的時刻該斷則斷!
  否則,你不單救不了他,還會被他拖著一起往下沉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