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治世代(上)

  有人稱我們這一代為「三明治」世代。
  什麼是三明治世代?
  上有高堂得奉養,下有子女要撫育,自己還得努力打拚求生活。
  還有一種說法──我們這一代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、子女棄養的第一代,夾在中間,就成了可憐的三明治世代。
  不管哪一種說法,都帶了悲傷的氣氛,因而我們這一代多半過得不快樂。
  我們這一代指的是四、五年級生,也就是如今年過五、六十歲,即將要步入退休,或已經退休的老傢伙。
  多悲哀,我居然稱自己「老傢伙」!
  你屬於這一代嗎?
  你過得快樂嗎?
  是不是大部分的日子都過得不快樂?
  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?
  幾天前我坐火車北上,接著轉捷運,沿途與數百位旅客或行人同處一地或擦身而過。過程中我無法不注意,凡屬於我這個年紀,只要在獨處的時刻,很難在臉上看到一絲笑容。
  笑容在我們這一代彷彿是奢侈品,只出現在應酬的時刻。
  如果不信,不妨細心觀察,不難發現我們這一代在獨處的時候,大部分人的眼神是空洞、茫然的,偶爾會流露幾許凝重的神色,甚至乍然間射出凶光。
  看著那一張張不快樂的臉,我忽然深有感觸:我們這一代過得並不快樂。
  特別是那些已經退休的朋友,即使生活無慮,心中仍隱隱存在一股失落感。又由於他們日常生活閒來無事,於是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邊的家人身上,好比說老伴有沒有亂買東西、晚餐做得可不可口、兒子是否上進、女兒準時回家了嗎……,想到這些事情大部分都讓自己不開心。
  你沒這種感覺?
  假如沒有,不是你寬容大度,就是你的出身和我們這一代不太相同。
  我們這一代的出身有什麼特色?
  父母經歷戰亂,在顛沛流離中來到台灣,家無恆產、身無分文,只能嘗試白手起家。可惜他們那一輩成功創業的機會少之又少,因而不管如何努力,絕大部分都無法擺脫貧窮的命運。
  這造成我們這一代多半成長於貧窮的環境。
  那時真的很窮啊!

相片一:小學和父母出遊,我穿著最漂亮的一套制服
  請看相片一,那是我讀小學時最漂亮的一套制服。
  那年頭除了上學要穿的制服,誰能有什麼特別帥氣的外出服嗎?
  到今天我還記得,母親有一次向鄰居借5元買菜的往事。
  當時整個村子六百多戶,記憶中只有一家有黑白電視。每當黃昏播卡通的時候,我和二哥就踮起腳尖,隔著窗戶往裡看。
  由於太窮,父母根本不可能給我們零用錢,好幾次我和同伴耗了一整個下午,四處撿破銅爛鐵,希望能賣幾毛錢換根冰棒吃。
  至於三餐,很難看到肉。還記得醬油加豬油拌飯嗎?今天想起來都覺得噁心的食物,當時可是香噴噴的一餐。
  …………
  講起貧窮的童年,我們這一代有說不完的回憶。
  如果終其一生大家都這麼窮下去,也就算了。偏偏我們經歷了台灣的經濟奇蹟,更見證了某些朋友的成功。
  即使機率不高,但每個人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幾個成功的例子。
  瞧見他們從貧窮變得富裕、從低矮的破房搬進高大的豪宅、從處處對人打躬作揖到揮手吆三喝四……,這些轉變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錢的威力。
  無形之中「錢」在我們的心中被放大、放大,再放大!
  以至於今天我們幾乎事事都用錢來衡量。
  好比說兒女應該選哪個科系,主要參考因素是未來的就業市場。
  工作好不好,首先問薪水有多少。
  而所謂成大功、立大業,講白了就是賺大錢。
  幾個月以前和一位老長官見面,他曉得黃河渡網站,也很羨慕並鼓勵我能保持寫作的習慣。可是,當他了解黃河渡只是興趣、沒有一毛收入,剎那間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。
  他愣了幾秒,終究忍不住好奇道:「如果沒錢,你為什麼要成立黃河渡?」
  講到這我必須不客氣地指出,相較於我們的父母和兒女,我們這一代是勢利的一代、鑽營的一代、凡事向錢看的一代。
  我們父母那一輩出頭的機會少之又少,因此多半老老實實地守著那個貧窮的家,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兒女身上。
  至於我們的兒女,他們出生在富裕的環境,覺得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。雖然也喜愛錢,但不如我們這般打拚、汲汲營營。
  我們的父母是比較認命的一代。
  我們的兒女是比較享樂的一代。
  我們卡在中間,是比較拚命、不懂得悠哉過日子、比較鑽營的一代。

相片二:我們的一生就像這張照片,拚命再拚命,習慣了工作
  想一想我們做什麼事情、說什麼話、和朋友拉什麼關係,骨子裡是不是大部分都和「利害」有關?
  假如他永遠不可能對我們有任何幫助,或甚至會反過頭來求我們幫忙,你還可能樂於和他保持連絡嗎?
  不要懷疑,我們是很勢利的一代。
  也由於我們對金錢的重視,因而在人生的黃金歲月,我們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賺錢上(在官場則是爬到更高的位置;而更高位置的終極目的,同樣是錢)。
  為了賺更多的錢,年輕時我們付出心力的對象,依序是:工作、朋友、家人。
  沒錯,家人的優先等級是最低的。
  幾天前我和一位朋友聊天,在事業上他飛黃騰達,但講到自己一事無成的兒子,難過地說:「我年輕時第一是工作,第二是朋友,第三是酒……,他今天會這樣,都怪我。」
  他越講聲音越低,講到後來淚水幾乎要落下來。
  這位朋友在我們之中是個異數嗎?
  或是,我們大部分都如此?
  由於長久以來我們對家人的忽視,無可避免的,我們家庭的結構沒有我們父母那一輩那麼牢固。
  我們成了兒女棄養的第一代──追根究柢,這要怪誰?
  和家人互動的失敗(最起碼不成功),是我們這一代過得不快樂的第一個原因。
  雖是第一個原因,卻不是主因。
  讓我們不快樂的主因,是我們「過度重視金錢」的心態。
  由於過度重視金錢,以至於一旦退休無法賺錢,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,甚至失去了人生的方向。
  也因此,我看到許多退休的朋友即使生活無慮,仍想盡了方法找工作。
  然而歲月無情,年齡是我們的致命傷。
  除了透過關係,或別人希望利用我們的關係,哪個公司願意僱用我們這種年紀的老傢伙?
  不巧我們又碰上不景氣的年代。
  許多學有專精的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,更何況我們!
  賦閒在家,感覺自己每天坐吃等死、人生就要這麼結束──這種心態是讓我們這一代過得不快樂的主因。
  因而最近碰到許多準備退休的朋友,當他們問到我的退休心得,我只有一句話:調整心態去接受無所事事的悠閒日子。
  很不幸,我們這一代習慣了忙碌,只能短暫享受幾天悠閒的生活,接著就變得抑鬱寡歡,感覺人生失去了重心,然後像老狗守著舊窩,把注意力集中在家人的一舉一動,讓自己成為老伴討厭、兒女害怕,可能連貓狗都嫌的老頑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