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活

  首先請大家慢放速度,仔細欣賞以下這張相片:

相片一:秋色一景
  景色如何?
  何等姿色萬千、令人神往的畫面!
  假設你就是相片中的單車騎士,你會有什麼感覺?
  心中有一股恬靜安詳,似乎倘佯在人間天堂?
  沒錯,如果你閒著沒事,一個人慢悠悠地,自由自在地騎著腳踏車,一邊騎還一邊吹著口哨,的確會有這種恬靜安詳又輕鬆愉快的感覺。
  可是,假如換一個情形──你急著騎腳踏車趕到火車站,因為就快要錯過預計搭乘的自強號──這時候,與相片一完全相同的景緻,你又會有什麼感覺?
  我可以保證,你會完全無視於眼前的旖旎風光,因為你一心只想趕上自強號,以至於氣喘如牛、額頭冒汗地拚命踩著腳踏車!
  不是這樣嗎?
  我們的人生有許多時候,因為趕、趕、趕……,把人生趕得失去了趣味、增加了痛苦。
  為什麼不能緩一緩、停一停呢?
  很可惜,現今的我們大多生活在快速的步調中,致力追求以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,以至於不管做什麼事,心底都有一種「加快腳步」的聲音在督促自己。
  而我們往往對此渾然不覺。
  好比說我認識一位朋友,因工作從南部搬到台北。第一天早上出門上班,走進捷運車站,瞧見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,多數還到達小跑步的地步──看到這畫面,他覺得非常不適應、極度意外!
  聽完他「小跑步」的形容,後來搭乘捷運我才開始留意自己的腳步,也才發現往往為了趕一班車、搶先進入電扶梯,的確,很多時候我是在小跑步。
  而且一旦小跑起來,心情也會跟隨緊繃起來。然後我就想到:我那麼急著趕路的目的是什麼?
  其實我完全不急,也沒事;可是,即使明知如此,自己仍然會習慣性地、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。
  這時我才明白,「趕」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成為一種無法擺脫的習慣。
  為什麼不能緩一緩、停一停,讓自己的腳步放慢下來?
  從那之後,每當發現自己又在「趕」,我就暗暗提醒自己:慢、慢、慢。發現朋友急匆匆地做什麼事,我也提醒他們:慢、慢、慢。
  也不是說我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慢慢來。可是切記:趕有趕的目的,而不應是一種習慣。
  好比說我是急性子的人,想到什麼事就動手;而一旦動手就竭盡全力,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。
  這是一種趕,有它的目的。
  因為工作沒有完成就是我心頭的一個負擔。
  我不喜歡心頭有負擔。
  可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許多事情有必要趕嗎?
  趕著把一杯水喝完?
  趕著刷牙洗臉刮鬍子?
  趕著洗戰鬥澡?
  趕著吃完飯?
  趕著搭上捷運?
  趕著結束和朋友之間的聊天?
  ……
  如此趕的目的,說穿了只在……,也只能爭取多一點的「時間」。
  時間多出了一點點,對我有什麼特別的目的、特殊的價值嗎?
  可是,在此同時我又失去了什麼呢?
  我必然會因為趕而忽略許多慢才能感受到的生活品質。
  好比說細嚼慢嚥才能享受食物之美,悠然漫步才能欣賞路邊風光。
  也好比相片一,不管風景多麼旖旎,假如沒有慢的心境,那等於全不存在。
  又好比靜靜地享受一杯冰涼的啤酒,和一仰頭、一口灌下一大杯,兩者有多大的差異!
  上帝是公平的,不管你是誰、有錢沒錢,如果能放慢速度,開始留意周遭事物,肯定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原本就存在,也一直存在的美麗細節。
  那就是生活。
  那也才是生活該有的樣貌。
  而不是趕、趕、趕,忙、忙、忙,最後得到的卻是忙(累)、茫(悵然)、盲(不知未來的方向)。
  現代人應該提倡慢活的生活藝術。
  慢活不是什麼都慢,而是該快則快、該慢則慢,讓生活取得平衡。
  特別是我這年紀已經退休的朋友,應該要調適自己的心境,讓生活的步調慢下來。
  別忘了人生只是一趟單程的旅行,走過的、路過的,永遠都不可能再回來。
  好比說你的大學生涯、兒女牙牙學語的童年,那消逝的時光,可能重來嗎?
  不要走得太趕、太匆忙,等到錯過了,後來才知道後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