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知天命

  幾週以前,《不要選錯行》那篇文章,我頗為扼腕地提到當年進入軍校之前,為什麼沒有長輩跟我分析「軍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」,以及「我不適合當軍人」的道理。之後一連幾天,我很認真地思考另一個問題:果真如此,我就會承認自己不適合當軍人,並且打消進入軍校的念頭?
  很抱歉,我必須誠實地回答:絕無可能!
  一絲一毫、一丁點的可能都沒有。
  當年我才十五、六歲,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,怎麼可能因為某一個長輩的幾句話,就承認自己不適合幹什麼?
  去他的,我才不信呢!
  軍中不歡迎標新立異,那我就不要標新立異;軍中討厭有意見的人物,那我就閉口不說意見……;管他什麼要求,對於一個十五、六歲的年輕人,有什麼不可能?
  尤其是「一輩子」,那是多麼遙遠、漫長的未來啊!
  說我的個性……,不管是什麼個性,一輩子都無法改變──聽到這評論,當時的我只會反駁:放屁!
 

相片一:這就是我(右)當年初入軍校的模樣
  不要說年輕的十五、六歲,即使從軍中退伍,當我已經四十二、三歲,也不會承認自己有什麼「一輩子都改不掉」的個性。
  甚至二○○七年五月,當我四十九歲的時候,還寫了篇《個性決定命運》,裡面斬釘截鐵地表示個性可以改變;並且很自豪地說,我透過長年堅定的意志與行動,改變了自己外向、好動、不喜愛讀書的個性。
  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──四十九歲都看不透的道理,十五、六歲又如何能夠?
  緊接著,幾個月之後,忽然有一天,我大概是閒得發慌,開始認真地思考身邊所有的朋友──想當年他們是什麼樣,如今又是什麼樣──兩相比較,居然很意外地發現,沒有一個朋友有特別的改變!
  這時我才明白:我們這一輩子會是什麼樣的人物,十七、八歲時已經決定了八八九九。
  也因為有此頓悟,我又寫了篇《三歲看到大?》,用來糾正《個性決定命運》的錯誤。
  不過,寫歸寫,要我心裡真心誠服,還是有點難度。
  接下來兩、三年,這疑惑不時出現在我腦海。
  也因此,後來只要有機會,我就冷眼旁觀身邊的朋友,不時暗自思索:當初他是什麼樣、如今是什麼樣,他為什麼成功、為什麼失敗、為什麼快樂、為什麼憂傷……
  經過不斷的比較與觀察,我越來越肯定,即使個性不是「全然無法」改變,也是「極其難以」改變。
  最起碼,我沒見到一個個性改變的朋友。
  當然,我沒有見到,並不表示就不存在。
  或許要經歷非常巨大的人生波折,長期處於壓抑或放縱的環境,這才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個性。
  符合這種條件的人,在今天的太平盛世,可能佔不到百分之一、二。
  換句話說,大部分的人從十七、八歲開始,就養成了一輩子都難以改變的個性。
  而這個性,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。
  看清了這一點,我開始接受自己因為個性而帶來的命運。
  那就是「天命」。
  什麼是天命?
  不是上天給你的命運;而是上天給你的個性,進而因為這個性帶給你的命運。
  成功有成功的個性,失敗有失敗的個性;樂觀有樂觀的個性,悲觀有悲觀的個性;保守有保守的個性,進取有進取的個性……。每個人都希望事業成功、樂觀進取、知足常樂……,大家為了追逐這些目標,奮鬥、修練了大半輩子,直到有一天才猛然發覺,這一切其實決定在自己的十七、八歲,當時已埋下了「個性的種子」。
  而且,更不幸的是,即使你認清了自己個性上的缺點,想改也改不了。
  馬齒徒增,依然故我啊!
  我是什麼樣的個性、在什麼樣的環境會做什麼樣的事、對什麼樣的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反應、喜歡什麼樣的人、討厭什麼樣的事、能做什麼、不能做什麼──人到五十歲的時候,應該把這些問題看得一清二楚。
  唯有看得一清二楚,才會明白自己的能力與限制。
  當然,也不是說人到五十歲之後成敗就不會改變。
  生命原本就起起伏伏,變化隨時都可能出現。
  不過,什麼樣的環境可能成功,什麼樣的挑戰可能失敗,五十歲的時候應該看得一清二楚。
  例如,有些人就是當大老闆的命,有些人則注定了要過平淡的日子。
  那些過平淡日子的朋友,知足常樂吧,不要對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白費力氣。
  白費力氣也罷,還可能把家人平淡的日子給賠了進去!
  要認清自己的「天命」。
  知「天命」之後,更重要的是「認命」──我是什麼樣的人,就是什麼樣的人;我應該過什麼樣的日子,就過什麼樣的日子。
  平心靜氣地接受它。
  不必過度強求。
  這就是「五十知天命」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