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子

  什麼是面子?
  簡單地說,面子是一種「不願意別人瞧不起自己」的心態。
  這種心態可以往兩個方向發展,一種是「羞恥心 」,一種是「虛榮心」。
  羞恥心不可或缺,因為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。
  然而羞恥心也不宜過度,否則就容易落入傷心傷身的境界。
  好比說某些人因為別人的批評,以致氣得吃不下飯、睡不著覺。
  年輕時我也如此。但如今年過五十,抱持「我就是我」的麻痺心態,管別人說我什麼,大部分時候我不僅能夠「不動氣」,甚至連解釋都懶得解釋。
  從某個角度看我似乎缺乏羞恥心。可是活到我這年紀,每天還要斤斤計較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地位,這日子過得不難過嗎?
  至於虛榮心,那是不切實際的感覺,我們更應該忽視、淡化、屏棄。
  好比說現今有許多年輕人以追求名牌為傲,以進出高級消費場所為樂。殊不知在一個進步的西方社會,年輕人如果全身上下名牌,高坐在五星級餐廳享用大餐──這畫面看了反而讓人瞧不起!
  為什麼瞧不起?
  任誰也清楚,這年輕人「浪擲」的必然是他父母的錢。
  因而要小心,虛榮心往往有兩面:某些人視之為傲,某些人卻視之為恥。
  不同意嗎?
  告訴你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。
  我有一位朋友習慣戴名貴鑽錶,有一天我們兩人和一位初相識的女性友人聊天,可能是擔心對方不了解他的身價,話講到一半,他突然伸出戴著手錶的左腕,右手指著金光閃閃的錶面,唐突地問那位小姐:「現在幾點啊?」
  瞧見鑽錶的一剎那,我心底是澈底地瞧不起那位朋友。
  可是,那位小姐會不會因而對他「另眼相看」呢?
  圍繞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,特別在婚喪喜慶。
  面對這類面子問題,年輕時我就看得比較透澈。
  我結婚的時間較晚,在海軍官校一百七十餘位同學之中,排序大約一百。
  這一百位同學結婚時,大約有五、六十位我送了禮金。
  知道我結婚時,總共寄了幾張喜帖給同學嗎?
  十四張。
  另外再加學長六張、學弟一張,總共就二十一張。
  這二十一個人的名單,到今天我仍記得一清二楚。
  婚宴那天我請了十二桌酒席,包含雙方親戚(三桌)、我的學長學弟(四桌)、老婆同事友人(四桌),以及父親的同學(一桌)──寥寥十二桌,在許多人眼中恐怕是「沒面子」的事情。
  然而比起那些動輒百桌、廣灑武林帖,似乎抱著撈本心態的大場面,你是敬重他,或是敬重我?
  處理虛榮心的面子問題務必要小心,因為某些人視之為傲,某些人卻視之為恥!
 

  再舉一個例子。
  父親葬禮時,我一張帖子未發,一個朋友沒有通知。
  我注重的是實質交情,也極力避免打擾友人,並從不把「人多」當成是自己的面子。
  這也是許多朋友建議我成立「黃河粉絲FB」、「黃河渡LINE」,或是管他什麼群聚組織,我是發自內心拒絕。
  我的確有叛逆的個性。
  中國人最愛面子,有所謂:人要臉,樹要皮──越是眼見如此,我心底就越是反抗。
  不過,我也清楚自己不在乎面子,別人可未必如此。
  我從不認為自己以為的「對」,放諸四海皆「對」。
  每個人有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,因而造就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認知。
  所以,即使我不在乎自己的面子,但會留意維護朋友的面子。
  因為我清楚地明白:

              能夠維護別人的面子,才能減少自己丟臉的機率。